nba直播吧,nba直播

图片
当前位置:首页
> 政务公开 > 工作信息 > 乡镇动态

从“海雀”“云雀”到“苍雀”,张利国和他的无人机事业

发布日期: 2024- 06- 03 09: 21 信息来源: 油车港镇 浏览次数:

“从天而降”的外卖、打个“飞的”去上班,农业无人机赋能智慧农业……2024年,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成为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。

以前抬头看向天空,在视野范围内观察到的,绝大多数都是民航飞机。而现在,在高度距离地面更近的空域,无人机、无人驾驶航空器、低空直升机开始来来往往。“天空之城”的想象正加速成为现实。

在nba直播吧,nba直播油车港镇,就有一位研发制造“无人机”的专家,最近他还为自己的无人机专门打造了一个“水上机场”。他就是北理工长三院(嘉兴)智能无人中心教授张利国。

“海雀”“云雀”“苍雀”横空出世

在北理工长三院(嘉兴)4000多平方米的多域实验室内,张利国正带领团队研究水空跨介质无人机。自2022年年底到油车港镇以来,在银杏天鹅湖畔开展科研项目成了张教授十分享受的事情。

2023年7月,对油车港镇的低空经济领域而言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日子。由北理工长三院(嘉兴)智能无人中心、山东嘉三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“海雀”水空跨介质无人机样机在油车港镇长荡首飞,圆满完成全部试验任务。

“这是一款水空跨介质的无人机,既可以在水上航行,也可以在空中飞行,还可以做到垂直起降。”谈及“海雀”,张利国打开了话匣子,“海雀”采用纯电动力形式,续航1小时,有效载重10公斤,空中巡航速度超过100公里/小时,该机型采用复合翼布局、纯电的能源系统、多传感信息融合复杂工况飞行控制与水面航行控制(未来可拓展潜水能力)、空中水域模态切换控制等关键技术,能够在多种环境下完成跨介质机动任务。

不仅科技感十足,“海雀”还可进行私人订制。张利国告诉小编,“海雀”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搭载小孔径雷达,可在复杂气象中运行,实现对地面、水面巡查;也可搭载双可见光加红外热成像的三光相机、水质检测仪等巡视巡检装备,可用作内湖内河的水质检测、水域巡视、海岸线的巡查及应急救援等应用。“海雀”将形成多构型的型号谱系,为客户提供高性能装备。“目前,相关部门已经向我们订购了2台‘海雀’。”

“我们团队现在做的项目就是无人机,正规名称叫无人驾驶航空器,在无人驾驶航空器领域里细分了诸多应用市场,‘海雀’追求的就是一个细分的部分市场,还有‘云雀’‘苍雀’几个型号。”张利国说。“云雀”是军民两用无人机,“苍雀”则是给客户开发的一种全新的机型。

“海雀”正是瞄准新能源多域一体智能装备缺失的产业痛点,针对众多水域、广大海域的实时水质监测、水域及海岸线巡检、环保监护、应急救援等重大需求。“当初在设想的时候,‘海雀’并没有原型机,我们团队从头开始研发,从立项开始到飞起来,花了三个月的时间。”后来,张利国团队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功能升级,加入了太阳能,可实现长期远程值守,而不需要返回充电。

眼下,张利国正在攻克在原来水面移动的基础上,让“海雀”潜下去的技术难关。张利国告诉小编,水空跨介质无人机在世界航空领域视为技术较为复杂的一类航空器,这中间其实有着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。“它整个空间算下来是130多升,自身浮力就很大,要潜下去的难度也比较大,类似潜艇,但是还要能飞,又要做到防水。”张利国说,现在想了好几套方案,等待实验的最终成果。

低空经济如何“展翅高飞”

2022年年底,在北理工长三院(嘉兴)项昌乐院士、王伟达院长的指派领导下,张利国带着北理工的一线团队“搬到”嘉兴,在北理工长三院的支持下,由他带领团队在秀洲当地进行成果转化。“目前,正在打造垂直起降的吨级物流无人机,正在和秀洲圆通公司洽谈对接。”

除去技术研发上的难题,企业更关注“如何落地”。“作为航空物流主线运输的配套,我们主要是作为支线配送。”张利国说,眼下,随着公共交通飞速发展,高速的运载运力又快又强,对航空来讲是一个特别大的挤压,“对于运输无人机方面来说,我们要突破的是路面装备去不了的或者特别难去地方,还要提高物流的时效性。比如:山区、救援、无人物流等方面。”

张利国介绍,事实上,在低空经济一词出现之前,业内统称还是通用航空。国家在去年年底进行了重新定义,赋予了该领域新的历史任务,就是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之一的低空经济,从应用场景来看,低空经济涉及商用、民用等全方位场景。从产业构成来看,主要包括低空制造、低空飞行、低空保障、低空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等产业。

前不久,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、财政部、民航局也及时印发了《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(2024-2030年)》,其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,我国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,形成万亿级规模的通用航空产业市场。

3月14日,浙江省政府专题研究建设民航强省、发展低空经济工作,会议上传来消息,浙江将以低空经济为突破口,打造高能级空港枢纽和现代化航空产业集群。

谈及近几年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,在张利国看来,主要是汇聚了三点天时地利。一是科技进步,各种技术、设备更加成熟和智能化,特别是能源绿色化、驱动电气化、操纵无人化带来了航空器研制技术的变革;二是传感器、动力电机与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逐渐成熟且性价比更高;三是在无人机领域逐渐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,开放程度更高。

张利国拿出一组数据,截至2023年底,我国已有超126万架无人机,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超2300万小时。低空经济未来蕴含无限可能,低空不仅仅可以助力形成真正的立体交通系统,甚至可以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。越来越多应用场景的出现,也会延展出全新的产业链条,数字技术、智能技术、数字孪生技术等高新技术,都可以在低空产业中大展拳脚。

低空经济的“高飞”离不开扎实的基础设施建设。眼下,张利国正在着手打造水上飞机场。“垂直起降,它一般都有一个起降场地跟航空器匹配的一个固定比例。但由于路面上有许多管控的地方,我们研发的无人机没有合适的试飞基地,所以借助油车港水域众多的有利条件,要打造一个无人机的水上测试平台。”张利国说。

与此同时,张利国自己率先在北理工(长三院)打造了一个可浮动小型水上起降机场,还可遥控,目前正在总装,准备下水实验。

“目前低空空域改革开放的政策力度非常大,当然真正开放的这一天的到来可能还需要5-10年。”在张利国看来,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,吸引相关企业入驻,形成产业集聚效应,注重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,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合作,推动技术创新,同时,积极探索低空经济在旅游、农业等领域的应用,通过创新应用场景,提升公众对低空经济的认知度和接受度,最终推动秀洲的低空经济快速发展。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